图文生成与理解#

Author by: 李佳函

本次大纲的内容主要围绕多模态图文理解与生成展开,旨在梳理多模态技术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其技术原理,并展望未来趋势。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多模态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图像与文本的交互理解与生成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维度逐步展开这一主题。

多模态技术的两大派系:理解与生成#

在当前的多模态研究中,技术应用主要分为两大派系:理解与生成。

理解派系:关注如何让模型“读懂”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比如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并为其生成描述,或者根据一段文字判断它是否与某张图片匹配。这类任务的核心在于跨模态对齐,即找到不同模态(如视觉和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成派系:则侧重于“创造”,例如根据一段文字生成高质量的图片,或将一张图片转化为详细的描述性文本。这类任务不仅需要模型具备强大的生成能力,还需要对输入的多模态数据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两类任务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多模态技术的全貌及其潜在应用场景。

图文对齐的基础:CLIP 模型#

要理解多模态技术,首先需要掌握图文对齐这一核心概念。所谓图文对齐,是指将图片和文本这两种不同的模态映射到同一个语义空间中,从而实现跨模态的匹配和理解。

在这方面,经典的 CLIP 模型(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CLIP 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利用大量的图文对数据进行训练,使得模型能够将图片和文本编码到一个共享的语义空间中。例如,当给定一张猫的图片和一句描述“一只可爱的猫咪正在玩耍”时,CLIP 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并判断它们是否匹配。这种机制为后续的多模态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的图文理解模型#

在图文理解领域,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它们各自针对不同的任务进行了优化。以下是几个经典的模型:

  • ViT(Vision Transformer):这是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视觉模型,首次将 Transformer 引入图像处理领域。ViT 将图片切分为多个小块(patches),并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从而实现高效的图像特征提取。

  • BLIP 系列:由 Salesforce 推出的一系列多模态模型,包括 BLIP、BLIP-2 等。这些模型结合了视觉和语言的双向交互,在图文检索、图像描述生成等任务中表现出色。 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致力于提升模型对图文关系的理解能力,为后续的生成任务打下基础。

经典的图文生成模型#

与理解模型相比,图文生成模型更注重创造力和表达力。以下是一些在生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 DALL-E 系列:由 OpenAI 推出的 DALL-E 系列模型是图文生成领域的明星产品。DALL-E 可以根据一段自然语言描述生成高质量的图片,例如“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熊猫站在月球上”。它的强大生成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 Stable Diffusion:这是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方法,能够在保证高质量输出的同时降低计算成本。Stable Diffusion 支持多种生成任务,包括图像修复、风格迁移等。

  • DiT(Diffusion Transformer):这是扩散模型与 Transformer 架构的结合体,既保留了扩散模型的生成能力,又利用了 Transformer 的强大建模能力,成为当前生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这些生成模型不仅展示了多模态技术的巨大潜力,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统一图文理解与生成:未来趋势#

随着多模态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如何将理解与生成两个派系统一起来,构建能够同时完成多种任务的统一模型。这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方向,也是工业界的重要需求。

目前,已经有一些优秀的尝试,例如:

  • DS Janus:这是一个专注于统一多模态任务的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图文理解与生成任务,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 DS Janus-Pro:在 Janus 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 UniToken:通过设计一种通用的跨模态表示方法,UniToken 实现了对不同类型数据的高效处理,为统一模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统一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多模态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兼具理解与生成能力的多模态模型问世,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创新和便利。

课程位置#

xxx

课程简介#

xxx

课程知识#

xxx

备注#

系列视频托管B 站油管,PPT 开源在github,欢迎取用!!!

非常希望您也参与到这个开源课程中,先给 github 点赞,然后 B 站给 ZOMI 留言哦!

欢迎大家使用的过程中发现 bug 或者勘误直接提交代码 PR 到开源社区哦!

希望这个系列能够给大家、朋友们带来一些些帮助,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完成所有内容哈!